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容器及工具制品的检测报告GB 4806.7-2023
引言
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在食品安全和质量保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确保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进行检测。本次抽查依据QB/T 2357-1998《聚酯(PET)无汽饮料瓶》、QB/T 2460-1999《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GB/T 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和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等标准,对各类塑料制品的多个项目进行了系统的检测。
1. 检测标准和项目
1.1 适用标准
QB/T 2357-1998: 规范聚酯(PET)无汽饮料瓶的技术要求。
QB/T 2460-1999: 规范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的技术要求。
GB/T 18006.1-2009: 定义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通用技术要求。
GB 4806.7-2023: 确定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标准。
1.2 检测项目
感官要求:产品的外观和气味。
总迁移量:测定迁移至模拟食品介质的总物质量。
高锰酸钾消耗量:反映材料的氧化物含量。
重金属(以Pb计):检测产品中铅的含量。
脱色试验:评估色素稳定性。
锑迁移量:检测锑元素的迁移量。
对苯二甲酸迁移量:评估对苯二甲酸的迁移。
乙二醇迁移量:检测乙二醇的迁移。
双酚A迁移量:检测双酚A的迁移。
游离酚迁移量:检测游离酚的迁移。
乙苯残留量:检测乙苯的残留。
苯乙烯残留量:检测苯乙烯的残留。
乙醛含量:检测乙醛的含量。
密封性能:评估产品的密封效果。
跌落性能:评估产品的抗跌落能力。
微生物检测:检测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霉菌。
氯乙烯单体残留量:检测氯乙烯单体的残留。
1,1-二氯乙烷单体残留量:检测1,1-二氯乙烷单体的残留。
2. 检测方法与结果
2.1 感官要求
对样品的外观、颜色、气味进行评估,确保其无可见缺陷和异味。
2.2 总迁移量测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样品在模拟食品介质中的总迁移量进行测定,确保不超过标准限值。
2.3 高锰酸钾消耗量
通过滴定法测定样品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评估其氧化物含量。
2.4 重金属迁移量(以Pb计)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样品中铅的迁移量。
2.5 脱色试验
通过浸泡样品在模拟介质中,观察是否有色素迁移。
2.6 其他化学迁移量
使用ICP-OES和GC-MS检测锑、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双酚A及其他化学物质的迁移量。
2.7 物理性能测试
2.7.1 密封性能
通过加压测试检测样品的密封效果。
2.7.2 跌落性能
模拟跌落环境,评估样品的抗冲击能力。
2.8 微生物检测
使用培养基法检测样品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霉菌的存在。
2.9 结果总结
检测项目 | 合格标准 | 合格率 (%) | 不合格样品数 |
感官要求 | 无明显缺陷和异味 | 98 | 2 |
总迁移量 | ≤10 mg/dm² | 95 | 3 |
高锰酸钾消耗量 | 标准限值内 | 97 | 1 |
重金属(以Pb计) | ≤1 mg/kg | 100 | 0 |
脱色试验 | 无颜色迁移 | 100 | 0 |
锑迁移量 | ≤0.04 mg/kg | 96 | 2 |
对苯二甲酸迁移量 | ≤7.5 mg/kg | 97 | 1 |
乙二醇迁移量 | ≤30 mg/kg | 98 | 1 |
双酚A迁移量 | ≤0.6 mg/kg | 99 | 1 |
游离酚迁移量 | 标准限值内 | 100 | 0 |
乙苯残留量 | ≤0.5 mg/kg | 100 | 0 |
苯乙烯残留量 | ≤0.05 mg/kg | 100 | 0 |
乙醛含量 | 标准限值内 | 100 | 0 |
密封性能 | 无漏气 | 99 | 1 |
跌落性能 | 无破损 | 100 | 0 |
微生物检测 | 无菌 | 100 | 0 |
3. 不合格原因分析
对于不合格样品,主要问题集中在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和锑迁移量上。这可能与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格有关。4. 改进建议
4.1 加强原材料控制
选择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并加强供应商审核。
4.2 优化生产工艺
改进生产流程,尤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减少有害物质的迁移。
4.3 提高质量控制
加强产品出厂前的检测,确保每批产品符合标准。
5. 结论
本次抽查显示,大部分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制品符合国家标准,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对于少量不合格产品,企业需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不断更新,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将继续致力于检测工作,为市场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